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院部 >> 民族文化传媒学院 >> 社会服务 >> 正文
社会服务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1日 作者: 点击:[]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1.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的代表案例

2016年8月,与普洱广播电台共同合作开发“无线普洱”栏目,师生打破传统思想,通过大量的调研策划,使传统的广播类节目增加了可视化语言,有效的提高了普洱广播电台的综合影响力,成功进入全媒体领域。师生共同摄制的作品,在“民族空间”板块每期投入两个少数民族风情主题内容,效果较好,双方已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2016年9月,成立了“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会”,聘请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媒体从业者、公司管理者等人作为我校高技能人才培养顾问、客座教授,为培养更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2017年8月,由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与大理州祥云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云南之源”全国摄影大赛拉开帷幕,本次大赛由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传媒学院承办,我院师生共同策划执行。本次大赛旨在以“云南之源”为主题,征集反应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境内自然风光、城乡风貌、民俗风情、特色文化、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景区景点等风光类及人文纪实摄影作品,特别征集以“文化旅游”为主要内容,展示祥云地域特色的摄影作品。同年12月到翌年4月,摄影展分别在云南省图书馆、大理古城、祥云文化馆进行,由于观展人数众多,好评如潮,影响力较大,已被记入祥云县志。我院徐艳、王馨若同学独立设计的《云南之源》摄影画册,因设计新颖、视觉效果较好,在展览期间就被观影者索要完毕。期间,我院15级学生孙源杉拍摄的《渴望》摄影作品获本次摄影大赛二等奖,16级向旭同学拍摄的《校正时间的人》获入选奖。同学们通过此次实践,更加全面的认识到民族文化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性,也深刻的体验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017年8月-2018年10月,在教师的带领下,15、16级学生(23人)共同参与大理祥云电视纪录片《匠心筑梦》拍摄与制作,现已经完成网络(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优酷视频、祥云信息港、民族传媒M、无线普洱)投放,电视台放映时间将择日待定。《匠心筑梦》电视纪录片,共十集,每集片长约25分钟,主要以祥云县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着力表现点,以纪录片形式突出祥云的民间文化与深厚历史底蕴,展现“小人物、大情怀”的目的,从民间匠人的内心世界谈起,用诚挚的态度和平实的视角,真实记录他们平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反映民族文化的变迁、探究民族与社会融合之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此次实际项目实践,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一部影视作品的诞生过程,包括:前期策划、任务分工、脚本创作、现场拍摄、后期剪辑、特效制作、上线播出等完整流程,是一次最全面、最直接的教学演示,对于学生系统的认识本专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充分的认识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非常好。

2017年10月,我院学生官方拍摄的《林间响起马铃声》和《冬天的美丽》摄影作品入选云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并参与展出。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民族文化传媒学院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求学生参与民族文化项目还要求学生参与企业宣传、影视直播、媒体运营等相关训练,效果较好,毕业生绝大部分过都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能完全适应所学专业的工作。如:2016年1月,14级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云南汇捷车管家企业宣传片摄制;2016年7月,15级师生共同设计制作十四冶建设集团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企业中英文画册;2016年11月,14级师生共同参与中国邮政集团昆明邮区中心局专题片摄制;2018年6月,陆宝辉、钱瑞吉等9名同学参与云南省大剧院“大提琴王子朱牧音乐会”现场直播拍摄任务,向旭同学担任导播助理,本项任务对师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平时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训练得到完美的体现,据统计,网络点击量已突破20万;2018年6月,在实训教师带领下,我院部分学生参与中国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党建宣传片摄制。

2.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成果

(1)通过理论教学、实践互动、产教结合的教学方法,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高职高专中具有推广价值及示范性作用,促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2)以项目带动教学的实际应用,有效推动学校团学工作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能够深化健全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加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助力学院内涵发展。

(3)实现了教学环境与职业氛围的对接,强化了高职教育中行业需求职业化、专业化的特色。

(4)良性循环、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完善和健全了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体制,在教育学中具有研究应用价值。

(5)学生参与民族文化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使毕业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3.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1)完整拍摄我省少数民族文化纪录片30余部,积累了大量民族民俗文化素材,为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积累大量影像资料作出极大贡献。

(2)成功的将教学成果带入市场,提升学校知名度,能够有效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并提高就业率,积极担当社会责任。

(3)定期拍摄各种民族文化纪录片并在各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播放,为云南省民族旅游文化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4)有效的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提高相关人才技术技能水平,做大做强民族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对于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实现民族产业升级,提高民族特色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民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4.紧贴市场设置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发挥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基本要求。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对于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融入国民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以科学技术主为导的新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面临不少冲击和挑战,但也同时有着大好机遇,通过对新媒体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民族文化呈现由小众化转向大众传播的新特点,少数民族自身文化既要做到在全球化大浪中保护和发扬,也要借助新媒体发展契机改善提升其传播力。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大省具备得天独厚的各种优秀资源,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建立符合文化发展潮流。

 

上一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下一条:紧贴市场设置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关闭